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天国王朝:新罗马 > 第二十四章 瑟乌姆之战(二)

第二十四章 瑟乌姆之战(二)

战争的阴影再次笼罩海姆斯半岛,即使是再朴实憨厚的农夫也能通过近期不寻常的情况,大致判断出缘由——成群成群从边境逃到内地的难民,各地军区缩短甚至完全取消士兵的休假时间,皇帝的征税官更是愈发频繁地向各地总督催收赋税……

君士坦丁堡,这座“众城之女皇”在这段时间似乎化身为一头苏醒的战争机器。

帝国常备军与各地的军区士兵汇聚城郊,各色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。瓦兰吉卫队、普罗尼亚领主的少量私兵,以及各个军区组成的主力军队,瓦兰吉人、罗马人、突厥人、拉丁人、保加尔人与德意志人都参与其中。

甲胄之间的碰撞声,战马的嘶鸣声、教士的祷告声、辎重车轮的滚动声,不绝于耳。

尼基福鲁斯从未想过战争来得如此之快,他上一次上阵杀敌还是科尼亚那会,已是好几年前的事了。

他穿戴好属于自己的一副保养良好的层压鳞甲,手持一面诺曼式的筝形盾牌,以及一柄沉重的长矛,腰间还挂着一把入了剑鞘的长剑。

尼基福鲁斯被编入了一支由骑兵组成的精锐队伍,属于上阵杀敌的先锋部队。

“活着回来。”安娜尽管没有做过多挽留,但背后仍在教堂内为她的爱人默默祈祷。

受家庭影响,安娜的至亲都是军人,所以她的性格从小就坚毅,这与尼基福鲁斯如出一辙。

站在庞大的临时军营中,望着身边这些即将同生共死的陌生面孔,感受着空气中弥漫的紧张与隐隐的亢奋,尼基福鲁斯握紧了手中的长矛,胸腔里既有重新踏足战场的忐忑,更有“徜若战死,无法再见所爱之人”的复杂情感。

皇帝曼努埃尔也在这场出征的名单之中。他身着甲胄,威严的目光扫过整装待发的将士,发表了简短却极具煽动力的演说,痛斥斯基泰人的背信弃义与侵略行径,重申帝国的荣光不容亵读,失地必须收回。

吟诵完《三圣颂》后,在“皇帝万岁!”与“罗马必胜!”的呼号声中,庞大的军队如离弦之箭,沿着大道向西进军。

平日行军,官兵的甲胄由行李纵队统一保管,这能极大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,加快行军速度。

尼基福鲁斯的职务是这支两百人左右的骑兵队长,他默默观察着这支队伍:尽是对他而言极为熟悉的突厥轻骑,他们背着制作精良的马弓,腰间挂着弯刀。

相比于那些由多个族群组成的部队,这支骑兵队伍在语言沟通方面明显快人一步;当战士们得知尼基福鲁斯也会说突厥语,掌握突厥骑术时,他们无一不欣喜若狂。

当大军行至贝尔格莱德重镇时,主帅安德洛尼柯召开了一场军事会议。

尼基福鲁斯看见这位传奇将领身形挺拔如松,面容刚毅,眼神中尽是独属于军人才有的锐利。他久经沙场,沉稳自信,听取部下汇报时极其专注,下达命令时干脆,利落,绝不多说一字一句。

“半个时辰前,斥候来报。”安德洛尼柯先是扫过营帐中每一位到场的将领,他的神色十分严肃,容不得任何人质疑。

“他们在瑟乌姆地区发现了斯基泰人的身影,具体有多少人我们尚不得知。”

“不管他们有多少人,”一旁的曼努埃尔紧皱眉头,很明显没有预料到对手反应如此迅速。但他接下来的语气极为坚定,他直言道:“朕相信,忠勇无畏的将士在能征善战的统帅的正确领导下,定将胜利。”

“谢陛下吉言。”安德洛尼柯点着头,有了皇帝的“打气”,他的心里也踏实不少。这次出征匈牙利的军队在一万五千人以上,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精锐。

“接下来我会派遣更多斥候侦查前方情况,”安德洛尼柯的这一提议得到帐内所有人的一致同意,见无人反对,他又提醒道:“现在开始所有官兵必须穿戴好甲胄;再次检查武器;清点军需物资是否齐全?我还会派遣更多兵卒保卫粮草安全。”

“诸将务必将命令下达至每一名士兵耳中,让他们做好即将战争的心理准备。”

众将齐声回应:“遵命。”

安德洛尼柯满意点头,他的目光扫过众将,最后落在尼基福鲁斯所在的方向,欲要开口,但最后止住。

大军准备就绪,清除了几股匈牙利的小规模警戒部队后,迅速向瑟乌姆地区推进。他们的内核目标清淅无比——摧毁匈牙利的主力军队,迫使斯蒂芬国王和谈;重新控制瑟乌姆,后者是通往匈牙利本土的门户,也是帝国在潘诺尼亚统治权的像征,战略地位无可替代。

越往前行军,气氛越是凝重。沿途的村落大多已空,或被战火揉躏,留给罗马军队的只有被焚毁的农舍和无人掩埋的尸体。

斥候骑兵频繁穿梭于大军前方,带回的情报拼凑出敌军的动向:匈牙利军就在不远处的平原上安营扎寨。

很快,罗马在瑟乌姆地区的一条河流的对岸时,停下了脚步。这里是萨瓦河,它的溪流最终将导入远方更为雄浑的多瑙河。

在萨瓦河的广阔平原上,匈牙利人早就等侯罗马人的到来,所以严阵以待,战旗遍地,望不到尽头。

平原上尘土飞扬,匈牙利军好似一片黑色铁林,毫无游弋或骚扰的迹象,直接向罗马人展示着决战姿态。

骑上战马的尼基福鲁斯眺望远方,他发现匈牙利军队同样由多族构成:匈牙利人、德意志人、达尔马提亚人、拉丁人……这支军队排列密集,似乎没有任何明显的队形或有组织的部署。一些罗马将领对此欣喜若狂,他们认为敌人毫无战术头脑或组织性可言;但统帅安德洛尼柯却皱紧眉头,根据斥候的最新情报,匈牙利人的军队中约有40名将领,他们当中大多数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。

看似毫无头绪的队形,实则为匈牙利军的统帅丹尼斯精心布置而成:他将大军分成了三个密集排列的阵型,前方尽是重装骑兵,步兵与弓手在后。

安德洛尼柯与一些严谨的将军都十分清楚:“匈牙利人已与他们的祖先不同,如今这些斯基泰人的后代更喜欢通过强大的重装骑兵,闪电般冲垮对手军阵。”

尼基福鲁斯能听到身旁士兵愈发急促的呼吸声,能感受到他们紧绷的肌肉。

就在这时,安德洛尼柯的号令声划破了寂静。

“众将听令!”他的声音如雷霆般响彻高地,不容置疑。“斯基泰人就在眼前!愿主庇佑,我军必破其锋芒!”于是,他迅速调兵遣将:库曼人与突厥人构成的轻骑位于前排,然后是罗马骑兵;在他们身后,是步兵,弓手与重装骑兵组成的中军;再往后的第三道军阵,是由最精锐的罗马士兵构成,同时配备一些德意志人与突厥人为辅。最后方则是整支军队的“中枢神经”,安德洛尼柯坐镇于此,拉丁佣兵与拉什卡人将成为保护统帅的最后防线。

皇帝曼努埃尔本人,则被忠勇的瓦兰吉卫队保护。

大军左翼由常规的帝国骑兵构成,右翼则是突厥人、德意志人与罗马人组成的混编部队,由拉帕多斯指挥。两翼其后均有步兵支持。

命令如疾风般传达,官兵火速列阵。步兵盾墙如林,弓手张弓待发,骑兵马蹄踏地。

尼基福鲁斯身处前军,他手持弯刀斜指前方,呼吸与胯下战马的节奏同步。

此刻正值酷暑七月,热浪使每一名士兵更加紧张,他们能感受到远方匈牙利军阵的肃杀之气如海啸般扑面而来。

安德洛尼柯高举佩剑,目光扫过全军,声音响彻云霄:“为了上帝、罗马与皇帝!”整支大军以震天的怒吼声回应对手。

瑟乌姆之战,就此拉开序幕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