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铁血黔军:从抗战到解放 > 第184章 铁胆收兵扩铁军

第184章 铁胆收兵扩铁军

台儿庄西侧的夜色还浓得化不开,阵地上已响起窸窸窣窣的动静。石刚带着侦察连的弟兄蹲在麦田里,手里攥着从日军尸体上搜来的补给点地图,指尖在“弹药库”三个字上反复摩挲——这是昨晚陈砚定下的主攻目标,只要炸了它,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至少三天没法发起大规模进攻。

“副连长,前面就是鬼子的哨卡了,两个人,抱着枪打盹呢。”阿木猫着腰回来,裤腿上沾着露水,说话时气息压得极低。石刚点点头,从怀里摸出柄苗刀,对身后两个苗族弟兄递了个眼色,三人像影子似的飘向哨卡。没等日军哨兵反应过来,苗刀已抵住他们的喉咙,只闷哼两声,就被拖进了麦田。

远处的土坡上,陈砚正举着望远镜观察。身边的通讯兵小声说:“副师长,李达营长的3营和赵班长的1营都到指定位置了,炮兵排也把炮架好了,就等您下令。”陈砚嗯了一声,看了眼天色——东方已泛起鱼肚白,再等会儿天一亮,突袭的优势就没了。“发信号,让李达动手。”

红色信号弹“嗖”地冲上天空,在晨雾里炸开一团暖光。李达早就带着3营的弟兄趴在补给点外围的土沟里,见信号弹升起,立刻从怀里掏出炸药包:“跟俺上!先炸铁丝网,别让鬼子的机枪响起来!”几个老兵抱着炸药包冲在前头,“轰隆”一声,补给点外围的铁丝网被炸出个大洞,士兵们像潮水似的涌了进去。

日军的补给点建在一片洼地,四周架着两挺重机枪,中间是几座堆满粮食和弹药的帐篷。守兵大多还在睡袋里,被爆炸声惊醒时,赵老栓的1营已绕到机枪阵地后侧,手里的步枪对准了日军机枪手:“不许动!动就打死你!”两个机枪手刚想摸枪,就被乱枪放倒,重机枪成了没牙的老虎。

“快!找弹药库!”石刚带着侦察连冲在最前面,阿木鼻子灵,很快闻到了火药味,指着一座帆布帐篷:“副连长,在那儿!帐篷角露着弹药箱的铁边!”石刚立刻让人架起炸药包,导火索“滋滋”烧着,弟兄们赶紧往回撤。“轰隆——”帐篷瞬间被炸飞,弹药箱的碎片和火药味混在一起,呛得人直咳嗽。

没等硝烟散透,远处突然传来马蹄声——是日军的巡逻队!大概二十人,正举着枪往补给点冲。“阿木,带两个人去拦着!”石刚喊着,自己则带着人清理残余的日军。阿木领命,抓起苗刀就往路边的树林跑,等日军靠近,突然从树后窜出,苗刀劈在最前面的日军肩上,剩下的弟兄跟着开火,巡逻队瞬间乱了套。

李达在补给点里清点物资,眼睛越看越亮:“乖乖,这么多粮食!还有十几箱子弹,够咱们全师用一阵子了!”赵老栓也走过来,手里拎着两袋白面:“这些够弟兄们吃几顿饱饭了,比糙米饭强多了。”正说着,陈砚走了进来,目光扫过满地的物资,对身后的王锐说:“赶紧让人往回运,留一个排断后,别让鬼子追上来。”

王锐刚组织人搬东西,就见陈二牛带着几个后生跑过来,手里还扛着扁担:“陈副师长!俺们来帮忙运!这些娃也想跟着,说要学你们杀鬼子!”为首的后生叫栓柱,十六七岁,脸上还带着稚气,却攥着根木棍,学着士兵的样子端着:“俺能扛弹药,还能放哨,收下俺吧!”

陈砚看着他们,心里一暖。之前合肥的百姓送粮、徐州的乡亲支援,现在又有这么多后生愿意参军,这就是他一直坚持的底气。“好!都留下!”陈砚拍了拍栓柱的肩膀,“跟着老兵学,先从护物资开始,以后有的是机会杀鬼子!”栓柱激动得直点头,立刻跑去帮着搬弹药箱。

日军的追兵果然来了,大概一个中队,远远地往补给点冲。断后的排长大喊:“副师长!鬼子来了!俺们顶住,你们先撤!”陈砚回头一看,日军离得还有段距离,对炮兵排喊道:“调整坐标,打鬼子前面的空地,把他们逼回去!”老张立刻调炮,“咚咚”两发炮弹过去,日军前面的土地炸起两米多高的泥柱,吓得他们赶紧停下脚步。

“撤!”陈砚一声令下,队伍扛着物资,带着新参军的后生,有条不紊地往阵地退。李达断后,时不时回头放两枪,嘴里还骂着:“狗娘养的,有本事别追,俺们正面再打一场!”日军不敢靠太近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消失在晨雾里。

回到阵地时,天已经大亮。士兵们围着缴获的物资,个个笑开了花。王锐拿着账本,一边登记一边念:“大米三千斤,白面一千斤,子弹两万发,手榴弹五百颗,还有三挺轻机枪!”话音刚落,阵地上就响起欢呼声,连之前受伤的士兵,都撑着坐起来看。

陈砚把各营的军官叫到一起,指着物资说:“这些东西,优先分给一线的弟兄,新兵们也得配上枪。李达,你3营损失大,多领两百发子弹,再把那挺轻机枪拿去,好好练,下次还靠你们冲在前头。”李达赶紧立正:“放心,副师长!俺们3营绝不给您丢脸!”

赵老栓也说:“俺们1营也能再守正面,有了这些弹药,鬼子再来,俺们让他们有来无回!”陈砚点点头,又看向石刚:“你们侦察连这次立了大功,等会儿让炊事班杀只鸡,给你们加个菜。”石刚挠挠头:“都是俺们该做的,能帮着断鬼子的粮道,比啥都强。”

新参军的后生们被分到各营,栓柱跟着马小虎,看着手里刚领到的汉阳造,激动得手都抖了。马小虎笑着教他:“握枪得稳,手指别碰扳机护圈,不然打起来容易走火。”栓柱认真地听着,跟着比划,眼里满是向往。

陈二牛没走,帮着炊事班给士兵们煮白面粥。他蹲在灶台边,看着阵地上忙碌的身影,对身边的士兵说:“俺们村里还有不少人,等下次俺再带些来,你们多杀鬼子,俺们就多送粮,咱们一起把鬼子赶出中国!”士兵们听了,都跟着喊:“赶鬼子!保家国!”

陈砚站在土坡上,望着远处的台儿庄,心里清楚,这次奇袭只是个开始。矶谷廉介不会善罢甘休,肯定会调更多兵力来。但看着眼前这些士气高昂的弟兄,看着新参军的后生,还有源源不断支援的百姓,他心里踏实得很。

“吴师长,”陈砚转头对身边的吴剑平说,“咱们现在有了物资,又添了新兵,再好好练几天,就算鬼子来一个旅团,咱们也能扛住。”吴剑平点头,眼里满是赞许:“你这法子好,断粮道、扩队伍,用鬼子的物资打鬼子,这才是聪明的打法。”

中午的饭桌上,士兵们喝着白面粥,就着咸菜,却吃得比过年还香。罗二柱端着碗,跟身边的栓柱说:“好好练,下次打鬼子,俺带你冲,让你也立个功!”栓柱用力点头,扒了一大口粥,心里想着:以后一定要像陈副师长、像马小虎他们一样,做个能保家卫国的好兵。

午后的阳光洒在阵地上,士兵们有的在擦枪,有的在练刺杀,新参军的后生们跟着老兵学动作,阵地上到处是热闹的景象。陈砚看着这一切,知道这支队伍正在慢慢变强,从合肥的残部,到现在能主动奇袭、扩充兵员的铁军,他们走了太远的路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