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舌尖上的创业鱼羊鲜火锅崛起记 > 第215章 圭亚那国 再获好评

第215章 圭亚那国 再获好评

乔治敦的午后,热带阳光透过棕榈树的缝隙,在“川渝鱼羊鲜火锅酒楼”的红木招牌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刚送走一波午餐客人,史国栋摘下沾着火锅红油的围裙,往吧台一坐,给自己倒了杯冰镇柠檬水。

“史总,你是没见着,西城区那家加盟店今天又排队了!”迈克尔推门进来,黝黑的脸上挂着汗珠,手里攥着个记满数字的笔记本,“老板说,光是午市就翻了四台,比上周多卖了三成!”

史国栋呷了口柠檬水,眉头却没舒展:“生意好是好事,但你没注意到吗?刚才来吃饭的,一半是穿西装的石油公司高管,还有一半是本地做小生意的,真正的普通老百姓,还是来得少。”

迈克尔愣了愣,拉开椅子坐在对面,拿起桌上的毛巾擦了擦脸:“这也没办法,咱们这火锅,人均消费换算成圭亚那元,对工薪阶层来说确实不便宜。再说了,现在整个圭亚那不都这样?石油一发现,富人越来越富,穷人还是那样。”

他顿了顿,翻了翻笔记本:“不过话说回来,咱们这店算是赶上好时候了。两年前刚来的时候,乔治敦连家像样的中餐馆都没有,现在光咱们的加盟店就开了18家,从首都一直到埃塞奎博地区,哪儿都有川渝鱼羊鲜的招牌。”

史国栋望着窗外,街道上一辆辆豪华越野车呼啸而过,溅起路边积水——昨夜刚下过一场暴雨,这“多水之乡”的雨季总是来得猝不及防。不远处,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正围着垃圾桶捡拾塑料瓶,与街对面高档酒店门口的侍者形成鲜明对比。

“我昨天去港口考察,想看看能不能把鲜鱼的供应链再优化一下,”史国栋的声音沉了下来,“亲眼看见一艘油轮靠岸,那些石油公司的老外,下船就坐着手推车直奔五星级酒店,一晚上的消费,够咱们店里一个普通员工干半年的。可码头边那些搬运工,扛一天货物赚的钱,连咱们火锅里一份毛肚都买不起。”

迈克尔叹了口气,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,递了一支给史国栋:“你也别太感慨了,这不是咱们能改变的。圭亚那本来就穷,全靠农业和矿业过日子,十年前人均gdp还不到2000美元,现在靠着石油,一下子冲到了两万多,可财富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。咱们能做的,就是把火锅生意做好,给本地人多提供点工作机会。”

史国栋点燃烟,烟雾缭绕中,他想起两年前刚到圭亚那的场景。那时他和迈克尔带着全部积蓄,还有一手川渝火锅的秘方,揣着忐忑的心情来到这个陌生的南美国家。当时石油刚被发现,整个国家都处在一种躁动不安的氛围里,有人满怀希望,有人忧心忡忡。

“还记得咱们开第一家直营店的时候吗?”史国栋忽然笑了,“你天天守在门口,用你那蹩脚的英语加手语,跟路过的本地人介绍‘鱼和羊加一起,就是天下第一鲜’,结果人家以为咱们卖的是奇怪的黑暗料理,半个月都没多少客人。”

迈克尔也笑了,挠了挠头:“那时候确实难!本地人口味偏甜偏淡,根本受不了咱们这麻辣鲜香的味道。还是你有办法,推出了微辣和鸳鸯锅,又搞了试吃活动,慢慢才打开市场。尤其是那些在石油公司工作的外国人,吃惯了西餐,一尝到咱们的火锅,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。”

正说着,店里的领班安娜端着一盘刚切好的羊肉卷走了过来。安娜是圭亚那本地人,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,笑容爽朗,自从直营店开业就一直在这儿工作,现在已经能熟练地用中文报菜名了。

“史老板,迈克尔经理,这是今天刚从巴西边境运来的鲜羊肉,您看看成色怎么样?”安娜把托盘放在吧台上,语气里带着自豪,“现在店里的客人都说,咱们这儿的羊肉比本地的山羊肉还嫩,鱼也是每天从埃塞奎博河新鲜打捞的,鲜得很!”

史国栋拿起一片羊肉看了看,纹理清晰,肉质紧实,满意地点点头:“不错,安娜,这批货质量很好。跟供应商说,以后就按这个标准来,价格稍微高一点没关系,食材新鲜是咱们的生命线。”

“放心吧史老板,我已经跟他交代过了!”安娜笑着说,“对了,刚才有位石油公司的客户预定了今晚的包厢,还特意嘱咐要特辣锅底,说要带几个外国同事尝尝正宗的川渝味道。”

迈克尔拍了下手:“太好了!这可是好机会,要是能让这些外国高管满意,说不定能带动他们公司的团建都来咱们这儿。我这就去安排,让后厨准备好最好的食材。”

安娜走后,史国栋看着她的背影,对迈克尔说:“安娜这姑娘不错,踏实肯干,现在每个月的工资比她以前在服装厂打工多了一倍还多,上次她还跟我说,想攒钱给弟弟交学费,让他去首都的好学校读书。”

“咱们店里像安娜这样的本地员工还有不少,”迈克尔说,“光直营店就有二十多个,加盟店加起来快两百人了。对他们来说,能在咱们这儿工作,不仅收入稳定,还能学些技能,以后就算不在火锅店里干了,也能有更好的出路。”

史国栋掐灭烟头,站起身:“走,跟我去后厨看看,晚上的特辣锅底可得好好熬,别丢了咱们川渝火锅的脸面。”

后厨里,热气腾腾,几位本地厨师正围着灶台忙碌着。主厨老王是史国栋从重庆老家请来的,一手火锅底料熬制的手艺堪称一绝。看到史国栋进来,老王擦了擦额头的汗,大声说:“史总,您放心,今晚的特辣锅底,我用了上等的郫县豆瓣和茂汶花椒,保证香飘十里,让那些老外尝尝什么叫真正的‘火辣’!”

“王师傅,辛苦你了!”史国栋走上前,看着锅里翻滚的红油,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,“注意把控好辣度,既要正宗,又不能太刺激,毕竟是外国人,第一次吃这么辣的,别让他们受不了。”

“放心吧,我心里有数!”老王拍着胸脯说,“我已经准备了两种特辣锅底,一种是纯川渝风味的,另一种稍微减了点辣度,加了点本地的香辛料,中和一下口感。”

迈克尔在一旁打趣道:“王师傅,你这是中西合璧啊!说不定以后咱们还能推出圭亚那特色火锅,加些本地的水果或者香料,搞个创新菜品。”

老王眼睛一亮:“这个主意不错!我上次尝了本地的一种酸浆果,味道很特别,说不定能用来做锅底,既有酸味又有果香,肯定受欢迎。”

史国栋点点头:“创新是好事,但不能丢了根本。咱们的核心还是鱼羊鲜,鱼要鲜,羊要嫩,锅底要香,这三点不能变。其他的创新可以慢慢尝试,多听听客人的意见。”

正说着,店门口传来一阵喧哗。史国栋和迈克尔对视一眼,连忙走了出去。

只见门口围了一群人,一个穿着破旧t恤的年轻人正和店员争执不休。年轻人脸色涨红,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圭亚那元,大声喊着:“我就要一份最便宜的火锅,为什么不让我进去?你们这是歧视穷人!”

店员一脸无奈:“先生,不是不让您进去,是我们店里最低消费需要2000圭亚那元,您这钱不够啊。我们已经跟您说了,可以点一份外卖的单人套餐,只要1500圭亚那元,您看可以吗?”

“我不想要外卖,我就要在店里吃!”年轻人激动地说,“我从来没吃过火锅,今天是我生日,我就想在店里好好吃一顿,难道穷人连吃一顿火锅的资格都没有吗?”

周围的人议论纷纷,有人同情年轻人,有人觉得他无理取闹。史国栋走上前,示意店员退到一边,温和地对年轻人说:“兄弟,别激动,我是这家店的老板。今天是你生日?那太巧了,既然是生日,那这顿火锅我请你,不用花钱,你进去找个位置坐下,想吃什么随便点。”

年轻人愣住了,难以置信地看着史国栋:“真的吗?你真的愿意请我吃火锅?”

“当然是真的,”史国栋笑了笑,拍了拍他的肩膀,“生日一年只有一次,必须好好庆祝。进去吧,让店员给你推荐几个特色菜,保证你吃得满意。”

年轻人眼眶一红,哽咽着说:“谢谢你,老板,你真是个好人。我叫戴维,我一直在港口打工,每天看着那些有钱人在高档餐厅吃饭,我也想体验一次。本来我攒了很久的钱,以为够了,没想到还是不够……”

“没关系,”史国栋说,“快进去吧,别让好心情被破坏了。”

戴维连连道谢,跟着店员走进了店里。周围的人见状,纷纷对史国栋竖起了大拇指。迈克尔走到史国栋身边,小声说:“老史,你这样做,以后要是人人都来要免费火锅,咱们可招架不住啊。”

史国栋摇摇头:“不会的,真正有困难的人不多。我只是觉得,既然咱们在这个国家赚了钱,就应该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你看戴维,他只是想在生日这天吃一顿火锅,这么简单的愿望,咱们帮他实现又何妨?”

迈克尔沉默了片刻,点了点头:“你说得对,是我想多了。其实有时候我也在想,咱们在圭亚那赚了不少钱,是不是应该做些公益,比如资助一些贫困学生,或者给社区捐点物资?”

“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,”史国栋说,“等忙完这阵子,咱们就好好规划一下。比如设立一个助学金,资助像安娜弟弟那样的贫困孩子读书,再给附近的社区捐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。咱们不能只想着赚钱,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。”

傍晚时分,乔治敦的灯光渐渐亮起,火锅店里也变得热闹起来。戴维坐在靠窗的位置,面前的鸳鸯锅冒着热气,里面涮着鲜嫩的鱼片和羊肉卷,他吃得不亦乐乎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

石油公司的高管们也如约而至,他们被安排在最好的包厢里。当特辣锅底端上来时,浓郁的香气让他们眼前一亮。一位金发碧眼的老外拿起筷子,小心翼翼地夹了一块毛肚,放进锅里涮了几下,然后放进嘴里。

“wow!this is aazg!”老外瞪大了眼睛,兴奋地说,“the taste is so rich,spicy and fresh!ive never had such delicio hot pot before!”(哇!太好吃了!味道浓郁,又辣又鲜!我从来没吃过这么美味的火锅!)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迈克尔在一旁翻译,史国栋笑着说:“谢谢您的夸奖,这是我们正宗的川渝鱼羊鲜火锅,希望你们能喜欢。如果觉得太辣,可以试试旁边的鸳鸯锅,里面有不辣的清汤。”

“不用不用,”老外摆了摆手,又夹了一块羊肉放进嘴里,“i like this spicy taste,its very excitg!”(我喜欢这个辣度,非常刺激!)

其他几位老外也纷纷开动,一边吃一边赞不绝口。史国栋看着他们开心的样子,心里也充满了成就感。他没想到,自己带来的川渝味道,竟然能在遥远的圭亚那受到如此欢迎。

这时,安娜端着一盘刚做好的特色小吃走了进来,笑着说:“各位客人,这是我们店里的特色小吃,用本地的木薯粉做的,搭配咱们的火锅吃,味道非常特别,你们可以尝尝。”

老外们好奇地拿起小吃尝了尝,立刻露出了惊喜的表情。一位老外对史国栋说:“boss,your hot pot is really great!we will defitely e aga,and we will rend it to our lleagues and friends!”(老板,你们的火锅真的太棒了!我们以后一定会常来,还会推荐给我们的同事和朋友!)

史国栋连忙道谢:“thank you very uch!we will always provide the best food and service for everyone!”(非常感谢!我们会一直为大家提供最好的食物和服务!)

送走石油公司的高管们,已经是深夜了。店里的客人渐渐散去,店员们开始收拾卫生。史国栋和迈克尔坐在空无一人的大厅里,喝着茶,聊着天。

“老史,你说咱们这火锅生意,能在圭亚那做多久?”迈克尔忽然问道,“现在石油行业很火,但谁也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。万一石油资源枯竭了,或者市场不景气了,咱们的生意会不会受到影响?”

史国栋沉思了片刻,说:“石油行业确实有不确定性,但我觉得,只要咱们把味道做好,把服务做好,不断创新,就一定能长久地做下去。而且,随着圭亚那经济的发展,本地人的生活水平也会慢慢提高,对美食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。咱们的火锅,不仅受到外国人的喜欢,也在慢慢被本地人接受,这就是咱们的优势。”

他顿了顿,继续说:“我还在想,以后咱们可以不仅仅做火锅,还可以开一家川菜馆,把更多的川渝美食带到圭亚那来。再培养一些本地的厨师,让他们学会川渝菜的做法,这样就算以后咱们不在这儿了,川渝味道也能在圭亚那传承下去。”

迈克尔眼睛一亮:“这个想法好!我支持你!咱们还可以搞一些烹饪培训课程,教本地人做川渝菜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上中国美食。这样不仅能扩大咱们的影响力,还能为圭亚那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。”

“没错,”史国栋点点头,“咱们来到圭亚那,不仅是为了赚钱,也是为了促进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。美食是最好的桥梁,通过咱们的火锅和川菜,让更多的圭亚那人了解中国,了解川渝文化,这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。”

窗外,月光洒在乔治敦的街道上,宁静而祥和。远处,石油公司的钻井平台灯火通明,像一颗颗星星,照亮了这个从贫穷走向富裕的国家。

史国栋看着窗外,心里充满了希望。他知道,圭亚那的未来充满了机遇和挑战,贫富差距依然存在,但他相信,只要每个人都能付出一点努力,这个国家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。而他和迈克尔,也会带着他们的川渝味道,在这片“多水之乡”继续扎根生长,见证这个国家的变迁,也书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传奇。

“迈克尔,”史国栋举起茶杯,“为了咱们的火锅事业,为了圭亚那的未来,干杯!”

迈克尔也举起茶杯,与史国栋碰了一下:“干杯!希望咱们的川渝鱼羊鲜火锅,能在圭亚那越做越好,让更多的人爱上中国味道!”

茶杯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,在寂静的夜里回荡。灯光下,两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,因为一顿火锅,因为一个共同的梦想,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。他们知道,未来的路还很长,但只要他们携手并肩,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。而圭亚那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,也将因为他们的到来,增添一抹独特的川渝色彩。

店里的时钟滴答作响,记录着时间的流逝,也记录着这段发生在南美大陆上的美食故事。在这个由石油催生的富裕国度里,史国栋和他的火锅酒楼,就像一颗顽强的种子,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,用最地道的川渝味道,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味蕾,也见证着这个国家的成长与蜕变。而那些关于贫富、关于梦想、关于文化交融的故事,也将随着火锅的热气,在圭亚那的上空久久回荡,书写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独特篇章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