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棠文学城

繁体版 简体版
海棠文学城 > 拒当血包,七岁妖童考状元 > 第325章 救灾

第325章 救灾

城墙下,面对暴怒的吴振雄,李钰丝毫不惧。

他这个右参政的品阶虽然不如吴振雄这个都指挥使,但他是二等伯爵啊。

谁敢砍他!

吴振雄也不敢,真要大庭广众之下杀了李钰,谁也保不了他。

他其实只想吓唬吓唬李钰,他毕竟是都指挥使,打过仗见过血,身上自有一股铁血之气。

至于李钰,他并没有关注过。

他一个福建都指挥使去关注京官干嘛,要不是首辅知会,他连李钰这个人都不知道。

虽然李钰来了后,他看了一些资料,但也没有放在眼里。

一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子,能翻什么天?

原本以为拔刀出来,再加上自己的气势,能够将李钰吓退,谁知道对方像个愣头青一样,还将脖子伸过来让他砍。

这让吴振雄更加的骑虎难下。

这小子是真不怕死啊!

握刀的手有些发抖,将刀全部拔出来也不是,他又不敢真砍。

将刀收回去也不是,收刀不就表示自己是在虚张声势吗?

这让吴振雄更加冒火,握刀的手青筋都爆出来了,真的想一刀将李钰剁了,一了百了。

铁牛和陆峥此时高度紧张,生怕吴振雄真的要动手。

一旁的赵干见吴振雄刀只拔出一半,便僵住了,知道他不敢真的动手,急忙出来打圆场。

伸手按在吴征雄的刀柄上“指挥使,有话好好说,都是朝廷命官,不要伤了和气。”

吴振雄见打圆场的来了,心里给赵干点了个赞,还是你小子有眼里劲。

但嘴里却还是怒道:“休要拦我,今日非要让他知道本官的厉害。”

说着还要往外拔刀,然后赵干往里按。

其他将领也反应过来,纷纷上前劝阻。

吴振雄这才勉为其难地将刀入鞘,冷哼一声“李参政,本官一定会参你私自上城墙,煽动百姓闹事,我们走!”

说完不给李钰说话的机会,转身带着人走了。

他害怕再待下去,李钰又会说出什么难听的话。

他打又打不得,说又说不过,留在这里只是自取其辱。

原本对于李钰他是不在意的,但现在和李钰对上,才知道李钰有多难缠。

逼得他这个都指挥使都想刀了他。

怪不得被首辅当成眼中钉,肉中刺,果然该死!

看着吴振雄气愤离去,李钰也不在意,反正他在这里,也不需要拉拢什么盟友。

这些人都巴不得他死,他自然也不会客气。

而且他也严重怀疑,卫所不出兵,就是想让倭寇杀了他!

还好陆峥谨慎,提前将锦衣卫调了过来,否则那晚还真不好说。

只不过锦衣卫虽强,但人数却不是很多,与倭寇一战又死了一些,还是要有自己的兵才行。

他虽然有护卫,但护卫的人数也只有50人,也不够用。

而且还在京城没有带来。

想来想去,他准备给皇帝写封信,看能不能将护卫人数扩大。

只要他手头有人,也就能应对福建这边的局面。

……

布政司。

郑伯庸老老实实地站在一旁,在其上首坐着一名留着山羊胡,穿着儒衫的中年男子正在喝茶。

郑伯庸正陪着笑脸。

儒衫男子放下茶杯,淡淡道:“郑大人,李钰还没处理掉?”

郑伯庸脸上露出难色“白先生,此子确实命大,山匪,倭寇都被他躲过去了,一时半会,本官也想不到其他办法。”

白先生看了他一眼,冷声道:“温大人将李钰安排到这里来,就是想让他死在这里,你身为藩台却连这么点事都做不好,有负温大人的提拔啊。”

郑伯庸脸皮抽搐了一下,他也想解决李钰。

但李钰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,都暗杀了两次都不行。

又不敢明目张胆,毕竟是伯爵。

“李钰就是个滚刀肉,不久前还和吴指挥使发生冲突,吴指挥使也拿他没有办法,本官……本官……”

“哼,都是一群废物,平时分钱的时候比谁都积极,真要让你们办事了,一个比一个没用。”

郑伯庸低着头,脸色发黑,心里更是怒气上涌。

他好歹是藩台,从二品的官员,这白先生不过是一介布衣,要不是攀上了那位,哪里有资格在这里对他说教。

见郑伯庸低着头不说话,白先生放缓了语气。

“如今你们已经打草惊蛇,李钰必定会更加谨慎,所以要换个方法。”

郑伯庸立即道:“先生的意思是?”

“李钰是右参政,管着钱粮民生,福清县不是有灾民吗,让他去处理……”

白先生没有将话说完,但郑伯庸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。

眼睛一亮,竖起大拇指“高啊,这招高明,本官明日就找李钰过来。”

……

第二天。

郑伯庸让人去请李钰,没有办法,李钰还在往外跑,不到府署来点卯,只能让人去找。

下午的时候,郑伯庸见到了李钰,和之前不咸不淡不一样,这一次郑伯庸满脸堆笑。

见到李钰进来,亲自起身相迎,仿佛是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,热情无比。

“哎呀,李参政来了,快快请坐,看茶!”

李钰心中狐疑,这老登这么热情像是变了个人,又要耍什么把戏?

他心中暗暗警惕,距离他挂尸城墙已经过去了几天时间。

李钰猜测肯定郑伯庸大概率会刁难自己。

茶水上来,郑伯庸笑道:“尝尝,正宗的武夷山大红袍。”

李钰端起喝了一口,他不懂茶,也感觉不出好坏。

见到李钰这牛饮的样子,郑伯庸心中鄙夷,但嘴上却道:“李参政年少有为,智勇双全。

前番于福清县阵斩倭寇近百,大涨我朝廷威风,安抚了惶惶民心,实乃我福建官员之楷模啊!

如今这衙署上下,谁不称赞伯爷乃国之栋梁?”

李钰不动声色,拱了拱手“藩台过誉了,分内之事罢了。不知藩台召下官前来,有何吩咐?”

郑伯庸放下手中茶杯,脸上露出愁容“唉,李参政有所不知。

你虽解决了倭寇一时之患,但这福建积弊已久,民生多艰。

眼下就有一桩棘手之事,令本官寝食难安,还需仰仗李参政这般干才,为本官分忧啊。”

“哦?何事让藩台如此忧虑?”李钰配合地问道。

“是灾民之事。”郑伯庸重重叹了口气。

“近年来,沿海倭患不断,内陆又时有洪涝,导致大量百姓流离失所,田地荒芜。

如今,已有上千灾民聚集在福清县城外,缺衣少食,嗷嗷待哺,情形堪忧啊!若处置不当,恐生民变!”

李钰闻言皱眉,福清县外有上千的灾民?

他走访福清县的时候怎么没有听说?

是被封锁了消息,还是自己未曾走访到?

他道:“福清县衙不曾救助吗?”

郑伯庸两手一摊,一脸无奈:“救?如何救?

县衙那点存粮,光是应付日常开销和战死家属的抚恤就已捉襟见肘。

不瞒你说,前两年朝廷用兵辽东,我们福建还勒紧裤带,捐献了几次饷银,

去年和北胡开战,首辅号召捐献,福建又捐献了不少钱粮,毕竟和胡人开战是头等大事,我等省吃俭用一些也要支援北方。

所以如今这府库,都快能跑马了!

实在是拿不出钱粮来赈济这数千灾民啊!”

李钰懂了,这是要让他去救灾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