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雨柱站在四九城最繁华的街口,望着自己一手打造的四家酒楼,心中满是欣慰。
夕阳的馀晖洒在古老的胡同与现代的高楼之间,仿佛在诉说着这座城市十几年来的变迁。
他轻轻摩挲着手中那枚已经有些褪色的铜钥匙——这是第一家酒楼开业时的门钥匙,如今已经过去了二十多个春秋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的事业如虎添翼,从最初的一家小饭馆,到如今四家酒楼在四九城餐饮界赫赫有名,何雨柱的名字早已成为品质与信誉的代名词。
酒楼的生意红火,每天宾客盈门,这背后离不开他多年的心血和徒弟们的辛勤付出。
这些年来,三个徒弟和儿子何子明把酒楼打理得井井有条,自己需要操心的事情越来越少,让他倍感欣慰。
如今,何雨柱已年过六旬,是时候考虑将事业交给下一代,自己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了。
何雨柱的儿子何子明,从小就在厨房里摸爬滚打,对餐饮行业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。
儿媳蔡晓丽性格沉稳,善于经营,从采购到人员管理,无一不精;
儿子何子明则心思细腻,擅长创新菜品,将传统与现代口味巧妙融合,深受年轻顾客的喜爱。夫妻二人配合默契,早已成为酒楼的顶梁柱。
何雨柱看在眼里,喜在心头,他知道,是时候放手了。
他计划将四家酒楼全部交给儿子和儿媳打理,自己只保留一定的监督权,确保家族事业的延续。
他觉得自己已经为家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是时候放手让年轻人去闯了。
何子明和蔡晓丽经过多年的历练,已经完全有能力接手酒楼的生意。
何雨柱决定将四家酒楼全部交给他们经营,自己则退居二线,偶尔提供一些建议,但不再参与日常管理。
他相信,凭借儿子和儿媳的能力,酒楼的生意一定会越来越好。
这位曾经可爱的小护士,如今虽已两鬓斑白,却依然保持着优雅的气质。
除了餐饮生意,何雨柱还敏锐地捕捉到了房地产行业的机遇。
多年前,他投资了韩春明的房地产公司,如今这笔投资已成为他财富增长的重要来源。
韩春明的公司在四九城开发了多个高端住宅项目,市场反响极佳,何雨柱的投资回报丰厚。他对韩春明的商业眼光十分信任,两人不仅是生意伙伴,更是多年的挚友。
何雨柱常开玩笑说:“春明啊,我这养老的钱,可都指望你了!”
韩春明则笑着回应:“何叔,你就放心吧,咱们的合作只会越来越赚钱。”
更让何雨柱自豪的是,他手中还握有十几套四合院。
这些四合院大多位于四九城的黄金地段,随着城市的发展,其价值逐年攀升。
何雨柱早年以极低的价格购入这些房产,如今已成为他资产中最具潜力的一部分。
他常常对家人说:“这些四合院,将来都是你们的财富。”
儿子何子明也曾提议将部分四合院改造成精品民宿或文化空间,以顺应文旅产业的发展趋势,何雨柱对此颇为赞同,但他更愿意将具体操作交给年轻人去发挥。
何雨柱的退休计划并非一时兴起。
多年来,他一直在为这一天做准备。
三个徒弟如今各自独当一面,他们三人为何家的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,何雨柱对他们充满感激。
退休前,他特意为每位徒弟准备了一份丰厚的红包,并承诺他们永远是酒楼的合伙人。
徒弟们感动不已,纷纷表示会继续为何家的事业尽心尽力。
何雨柱的养老生活规划得井井有条。
他打算和老伴搬回早年购置的一套安静的四合院,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,院子里种满了花草,还有一方小菜园,可以让他重温年轻时种菜的乐趣。
偶尔在回95号四合院住,毕竟那里可是“何府”。
他还计划带着老伴四处旅游,年轻时忙于事业,很少有机会出去走走,如今终于可以弥补这个遗撼。
某一天。
晚饭后,何雨柱把全家人都叫到了书房。
他打开保险柜,取出一摞文档。这是四家酒楼的产权证,还有那些房产的证明。
夜深人静时,何雨柱独自在院子里踱步。
四合院里的石榴树已经挂果,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红光。
他想起刚刚穿越过来时候的谨小慎微,生怕就此被特殊时代扼杀,到如今借着改革开放的契机,也终于是拼下了一份基业,是时候开始享受生活了。
何雨柱笑着对妻子纪淑芬说:“前半辈子忙着赚钱,后半辈子该好好享受生活了。”
然而,何雨柱的退休并非完全放手。
他仍然会定期与儿子和儿媳开会,听取酒楼的经营情况,并在关键时刻给出建议。
他对何子明说:“生意上的事,你们做主,但遇到难题,随时来找我。我还是可以提出一些宝贵意见的。”
蔡晓丽深知公公的经验宝贵,总是虚心请教。
何子明也常常将新菜品的创意拿给父亲品尝,何雨柱的点评往往一针见血,让儿子受益匪浅。
如今,何雨柱选择急流勇退,将事业交给下一代,既是对子女能力的信任,也是对家族未来的长远规划。
他的退休,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,也预示着新的开始。
何家的酒楼将继续在四九城飘香,而何雨柱,则将享受他辛勤半生后的宁静与幸福。
?
回首何雨柱穿越而来的一生,他抓住了时代的机遇,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眼光,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如今,他选择急流勇退,将舞台留给年轻人,自己则安心享受晚年。
正如他常说的那句话:“人生在世,知足常乐。”
何雨柱感觉,他回去的时间要到了。
毕竟再活下去,穿越之前的自己都快要出生了。